6月9日,由时光君主办的《中韩大数据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在东方君悦酒店成功举行。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穆勇、慧莫森软件白东勋董事长、北京瑞力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熊文、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bu主管张旭等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上,针对大数据在中韩两国的应用、当前发展的瓶颈以及bat数据流量分发、云计算等领域,从国际化、市场化、技术化等维度进行了深度探讨,为我们更全面地描述了“得数据者得天下”的趋势之巅!
一、韩国大数据
尚且处于起步阶段
会议上,慧莫森软件白东勋董事长率先分享了有关韩国大数据的现状和趋势:
观点一、韩国商用数据产业发展缓慢
韩国大数据产业虽然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商业应用仍旧受到法律限制,发展非常缓慢。
个人隐私的保护政策下,所有个人信息,在没有通过当事人的情况下转让给第三方售卖,都是犯法的。这样的平台运营负责人,需要负责赔偿。
从官方的视角来看,韩国政府目前对大数据在企业应用领域的态度依然坚定。因此,为了活跃这个产业,必须先放缓相关的法律制度。
观点二:韩国政务大数据整体情况
韩国政府和公共机关电商化的历史有20多年,数据包括行政、国法、教育等领域,这些公共数据从去年开始自由地开放给民间。
比如首尔在公共交通相关的所有数据,通过数据网络传输到首尔市政府监管的数据库里面,再通过官方的网站,向大众公开这些数据。
去年也是公共业务数据跟企业应用非常有进展的一年,(从首尔到釜山)高铁数据流量分析已经成功应用到旅游产业上,这是法律层面跟公共应用层面最近的情况。
虽然政府和公共机关积极地把大数据分享出来,但韩国电力部门、水利部门等,各部门数据依然有很大分享空间。
观点三、第四次产业革命推进大数据浪潮
企业都有自己庞大的数据。近年来,各个企业都在搭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领域,信用卡应用的最快,其次是移动通信公司。韩国的naver相当于中国的百度,也在逐步推进这两个层面的大数据业务。
跟中国不同的是,韩国传统的大企业比商业大数据推进的更快一些,it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推出,还是很慢。
韩国主要产业当中,生产制造业如何应用大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第四次产业革命大潮下,文总统的重新上任已经将韩国复杂的局面稳定下来,下半年的当务之急将会是跟第四次产业相关的课题。
二、中国大数据平台
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穆勇分享了中国大数据的现状和未来:
观点一、电子政务现状
韩国电子政务很好,在全球的排名也很靠前。相对而言,中国政务比较要差一些。主要差别还是在公共服务方面。韩国是1988年奥运会举办方,以奥运会为契机,做了电子政务。2008年前后的北京也是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契机。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时,“数字奥运,数字北京”是我们当时的目标,现在已经全面进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从“数字北京”到“智慧城市”。
2012年,开始了地方政府公共数据对社会开放的尝试,目前政务数据开放依然在稳步推进,有些地方比较快些,但整体还是在稳步发展。北京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在全国前列,这一两年在行政副中心建设过程中会有大幅度提升,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都会迁到政务云上,目标建成是建设高标准的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成最好的智慧城市。
政府大数据相关的云、移动、物联网等大数据相关的项目、平台,都在紧锣密鼓,加班加点地实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搬到通州之后,政府相关的机构会使用更好的、更新的系统。
观点二:电商大数据蓬勃发展
我们与电子商务相关企业交流很多。中国的商业大数据企业,发展这么快,得益于良好的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和宽松的数据管理政策,特别是个人信息使用方面,比如说企业给用户一些优惠券、礼品、红包等,大量用户会去扫描二维码,注册自己的信息。
企业拿到数据以后,使用常常比较随便,这也是个问题。眼前的“数据泡沫”进入精细化管理将会是一种必然。
三、bat流量之争
为何常年呈三足鼎立之势?
新财观察负责人熊文分享了创业者对大数据的认知:
观点一:广告依然是流量变现的主体
dsp广告周期、互联网广告收益非常快的。当前的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蓝色光标最近收购了多家广告公司,多盟是其中之一。对于蓝标来说,有客户能力,但是缺乏新兴广告的能力;对于多盟来说,有创新能力,但是缺乏用户积累。二者的结合,拓宽了蓝标的多元化发展。
对其他创业者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创业者变现的渠道,虽然大家都希望可以更宽。但具体怎么来变现?广告依然还是流量变现的主流方式。
观点二:移动互联网下的巨头之争
三四年前,刷单的“淘宝客”被砍掉了很多。
移动互联网兴起,很多创业者去做应用的分发、游戏的分发。即便是这样,游戏分发的入口,也只有那么几家公司。
2009年的时候,淘宝流量有80%、90%来自于百度。很多创业者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流量,淘宝不希望自己的流量入口是被别人控制,他们早就布局开始改变这样的习惯。
四、云计算
是大数据的基础
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bu主管张旭从云计算安全的角度,分享了云服务为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性:
观点一:私有云正在逐步向公有云发展
云是一种技术服务,很多数据在上层。很多行业用户的数据在私有云上,对厂商来说是不可见的。公有云在保存的时候,后台数据是被加密过的,只有个人能够获取。
公有云是全局负载的,所以不用担心数据丢失问题。企业虽然把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加密了,但是对于云服务商是开放的。各个行业软件会提供一些被调用的接口:比如邮件系统,会把邮件系统量化。使用一年后,这个系统使用的健康状态、生命周期管理方式,就是业务系统建模。
总而言之,从技术分层、灾备、成本等方面考量,以公有云作为备份中心,稳定性高、便宜。
观点二:cio会根据业务选择云服务
在业务方式上,中国本土企业往往会优先选择阿里、其次是腾讯、最后才是亚马逊。如果要发展跨国业务,位置会发生转变,亚马逊会是首选,其次是阿里。但是亚马逊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国的数据中心和世界的数据中心没有打通,仍旧需要vpn来解决。
五、圆桌论坛
慧莫森软件白东勋董事长:ibm沃森在韩国,去年已经应用到医院的业务上,中国有没有类似的使用场景?
新财观察负责人熊文:从ai的角度来说,我们小公司不具备底层的能力。
慧莫森软件白东勋董事长:现在韩国大部分大数据公司,逐渐把ai整合起来一起做。其实大数据部署完了,对业务一点帮助都没有,费用却是越来越高。
新财观察负责人熊文:我们会尽可能进行api的调用,然后对文本进行分析。从我们业务来说,我们不卖解决方案,而是把数据跑出来,生成一个结论性的报表。这里面涉及到应用方的数据治理能力,通过分析电商的销售,来调整营销计划。还有一种方式是,我来帮你运营,我们会采用这种方式。从商业上来说,我们也就变成一个数据的拥有方了。
慧莫森软件白东勋董事长:自从去年alphago打败李世石之后,ai成为热点,实际上很多业务常常跟ai没有任何关系。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穆勇:中国也有类似的炒作,也有些地方做的很好。昨天下午组织了在北京科博会智慧城是论坛上有几个比较好案例,如一个是空军总医院特诊科分享的案例,利用大数据来制定高血压标准和进行诊疗的案例;还有一个是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团队的自动驾驶汽车,给汽车打电话,无人车能够自动过来。告诉汽车去哪里以后,他就会把你送到目的地。由于车没牌照,目前该车还是实验场地测试,还不允许上路。再一个案例,就是刚考完高考,有一个团队做了一个系统,然后是参加了数学考试,满分150,系统获得100多分,丢分点主要在“语义分析”领域,“一个苹果,吃掉一个,还有几个?”机器听到这样的话,理解起来比较难。
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特别移动化通讯、智慧城市、分享经济的深度融合等各个方面会有很快的发展。
新财观察负责人熊文:最早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做无线,更早的时候ibm还提高的了bi的作用。我们没有达到穆老师刚刚讲的那么高大上的层面,我们是带着ai的名,其实推的是bi的东西。bi已经能帮助企业了,原来是人口红利,你不用那么精细。
中国人力成本低,所以物流等数据比较多。传统行业相对来说,反应比较慢,相关的利益平衡的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数据需要保护,所以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的冲击很大,影响了很多实体店。在国外很难做到这样。
虽然中国在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有天然的优势,但从整体来看,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还有一些非常好的创新性人才等方面还是缺乏的。
慧莫森软件白东勋董事长:韩国处罚力度很重,所以跟安保方面的信息反而比较发达。
除了美国之外,全世界的数据都面临我们刚才讨论的难题。韩国企业跟中国、日本在软件方面都有合作。相对而言,日本在互联网、软件方面都很落后。
新财观察负责人熊文:数据滥用,带来另外一个问题:脏数据很多。这些数据清洗的话,成本很高,还要做比对。再加上滥用隐私,比如说刷单的现象。做用户画像,利用度会非常低。背后并不是真的,这个数据一单用到公开的市场上,影响也很大。
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穆勇:我们之前在瞭望智库上发了一篇《大数据:从资源到资产还有多远?》文章提到,中国很多app安装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要你的短信息,手机密码账号等。只要你已同意,就可以用你的数据。有些技术公司过度采集个人信息比较普遍。
如我们私信里面所有的秘密,他们都会拿到,基本上没有安全可言。除非我们用两个手机,一个专门自用的,一个是用app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相对安全。最核心的东西,一定不能放在对外的手机上。
帮运营商做app开发的企业想要趁此机会来收集数据。用户点击同意,对于他们而言,就可以免掉很多责任。
该文章发出以后,在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