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资料室为撰写毕业论文服务的水平,必须实现院(系)资料室整个服务模式的转型,其中既包括服务观念的更新、资源的建设配套、服务技术的改进、自身价值定位的转换等问题。
从资料储藏室到文献信息中心资料室价值与作用的再定位在高校中,院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都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但是,在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高校中,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对于院(系)资料室的作用与功能的定位,在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很多高校对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不甚重视,存在着将院(系)资料室看作是院(系)资料储藏室的看法,认为资料室的工作仅限于订购、收发、登记、借阅等琐碎事物。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院(系)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混淆不清、角色混乱、重复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院(系)资料室存在的价值与作用进行再定位,以适应信息化和络化时代的要求,顺应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使之成为本院系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阵地。
从资料增补到信息资源更新文献建设模式的革新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实现丰富性和有效性两大特征,必须实现从粗放型向需求型的转变,实现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革新。
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丰富性。首先,应根据需求,加大对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这是保证其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做好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服务的重要条件。随着报刊价格的上涨,以及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逐年加大对资料室的投入,才有可能使资料室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要努力实现院系资料信息的共享。只有实现与校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工作系统内的络一体化,达到校内文献资源的共享,只有实现院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融合,资料室存在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才能以先进和完善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方法,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性。在实现文献丰富性的基础上,要保证文献的有效性,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对文献需求的敏感性。这不仅要求资料室必须密切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学术动态,以满足学生撰写论文是对文献的需求,还要求资料室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历年的文献资料的利用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室藏文献资料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