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学科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重点学科竞争力评估对医院来说,是寻找标杆、发现差距的最佳工具。通过竞争力评估这个工具,科学定位重点专科之后,专科的增长力模型就成为专科发展之路的重中之重。
全文6937字,欢迎关注!
本文尝试从当前市面上存在的医院学科评价现状入手,以现状调查、痛点分析、发展方向、评估框架、增长模型这五个维度做一个探索,力争在以病案数据为主的前提下得出一个新的医院学科竞争力评估框架和重点专科增长力模型。
当前市面上存在着多家医院评价机构,也有层次不同的多个医院评价模型和结论: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医疗服务能力和整体救治水平,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医疗行为,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专科分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按照专科优势和水平,分为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i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范围内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代表全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国家ii级临床重点专科突出临床技术特色,在重点方向上有所突破。
评价主体
卫生部负责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管理和考核工作。
评价范围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依据《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设定,主要包括二级临床科目、部分一级临床科目及少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科目。
评估专家库
由专业技术专家库和医疗管理专家库组成。
进入专业技术专家库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在本专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受聘于三级以上医院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卫生技术职务5年以上;
(3)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
(4)身体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
进入医疗管理专家库的成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熟悉医疗管理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受聘于医疗机构并在院级管理岗位工作5年以上;
(3)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作风正派;
(4)身体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
申报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医院医疗科室,可以以医院为单位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
(2)能独立并常规开展本专业诊疗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3)学科带头人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专科发展中能起领头作用;
(4)人才形成梯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后备人才队伍;
(5)具有满足本专科业务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6)有独立病区,病床使用率≥85%,独立开展的必备诊疗技术项目≥95%,能够开展全部重点专科诊疗技术,住院患者中危重症患者比例≥60%,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辐射能力。
评估过程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包括资料审核、集中答辩、现场检查、名单公示和公布。
(1)办公室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核,不符合申报条件或未按照申报要求上报的,予以退回。审核合格的,进行集中答辩。
(2)办公室从专家库中抽取相应专业技术专家和医疗管理专家组成答辩评比专家组,对申报单位进行集中答辩评比,根据答辩结果,经答辩评比专家组合议,确定进入现场检查的单位名单。
(3)办公室从专家库中抽取专业技术专家和医疗管理专家,组建现场检查专家组,对通过集中答辩评比的申报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内容包括听取汇报、分组检查、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等。
(4)办公室根据申报单位现场检查结果,组织专家合议,依据专科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发展潜力,提出建议名单,报委员会审定,并进行公示后,评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由卫生部颁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证书和牌匾。
管理规划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良性运转,发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有的工作职能。
(1)卫生部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进行年度检查,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临床服务能力的提高、专科辐射能力的发挥、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行动态管理,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期末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并取消其下一周期的申报资格。
评分细则
分为通用版和专科版,通用版总分为1000分,分为“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医疗质量状况”、“科研与教学”共5个一级维度。
其中“基础条件”分为:发展环境、专科规模、支撑条件、科室管理共4个二级维度;
“医疗技术队伍”分为:整体实力、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医师队伍、护理队伍、人才培养共6个二级维度;
“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分为:总体水平、亚专科建设、技术特色、诊治能力、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共6个二级维度。
“医疗质量状况”分为:质量概况、病区质量、门诊质量共3个二级维度;
“科研与教学”分为:学术影响、专科方向、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接受进修、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编写教材共7个二级维度。
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总体要求
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瞄准医学学科和临床专科发展前沿及其国际水平,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建设卫生强省的目标要求,立足广深、辐射全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和中西医并重,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技术顶尖领先、服务连贯优质、诊疗模式先进为重点,整合发展优势资源,推动临床水平提升。
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直接认定为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100个着眼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优化整合医疗资源、解决复杂疑难重大疾病的临床重点专科,冲击“十三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建设原则
(1)聚集优势,提升广东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整合资源,建立有价值的医疗服务模式。
(3)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主要内容
(1)确定专科名录。
(2)遴选优势专科。
(3)打造品牌专科,支持医学科技创新。
(4)强化公益责任,扩大专科辐射能力。
评审标准分为“基础条件”、“团队建设”、“医疗护理能力”、“科研教学”共4个一级指标。
“基础条件”分为:医院支持、公益责任、专科影响共3个二级指标;
“团队建设”分为:人才梯队、队伍建设、带头人、专科骨干、专科建设共5个二级指标;
“医疗护理能力”分为:服务能力、质量安全、护理能力、临床辐射力共4个二级指标;其中服务能力中,采用了drg绩效评价的5个维度:drgs组数、cmi指数、mdc评测、服务效率。
“科研教学”分为:科研基础、创新研发、研究成果、临床教学共4个二级指标。
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
本排行榜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制定。
性质
排行榜项目是一项由独立第三方的医院管理学术机构开展的公益性项目。
目的
通过排行评比,有利于为医院学科建设建立标杆,造福病人;有利于突出医院专科的国内国际声誉。
评价方法
目前排行榜主要借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专科声誉评比方法,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当年的科研产出。排行榜的评审专家来自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其品质取决于评议专家的权威性和敬业程度。
在最新年度的评选中,专家库人数为4630名,专家有效回执数为2964份,有效回复率为64.1%,覆盖了40个专科。
声誉排名前150家医院名单,委托有资质的医学情报检索机构查询各单位上一年sci文章发表和国家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或发明类奖:
①特定医院sci论文得分=特定医院前一年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得分之和;
②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或发明类一等奖,每项计分100分;
③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或发明类二等奖,每项计分50分;
医院科研学术分=①+②+③专科排行榜:由每个专科医生提名其所在专科最专业的十家医院,并按照提名顺序为医院专科计算分数。
假设有50位普外科专家,其中20人选择北京协和医院作为提名第一位,25人提名作为第二位,5人提名作为第五位,则北京协和医院在普外科的声誉总得分为:12x20+10x25+5x5+=535分。其平均声誉值即为10.7分(535/50=10.7,平均声誉值<12)。
目前,医院综合榜仍然是“专科声誉”和“科研学术”各自占比80%和20%,两项相加得出总分。对每个普外科专家提名的医院都进行声誉值及平均声誉值计算,即可获得各个专业的医院排名。
在评价专科时,不再单独依靠“声誉”这一个指标,通过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三方面因素,评选出专业领域内中国排名第一到第十的医院。还邀请专家对中国七大地区评选出第一到第五名的医院,同样方法形成该年度该地区的专科排行和医院排行。
《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
报告由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并发布。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方法主要是基于数据分析与挖掘的综合评价;定性方法主要是对中国医院第三方评价相关的卫生政策环境、市场前景与竞争态势进行综述,并结合定量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采用了hq-share数据库,医院通过提交本院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回报可获得同级医院专科信息的均值,以及本院在同级同专业领域的相对位置,既保密个体医院的具体数据,又能获得同级同专业同科室的相对数据。hq-share共享平台是参考美国american hospitalassociation及us news & world report医院专科的评价体系,在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的基础上,通过三个维度(1.专科声誉,2.质量指标,3.学术指标)对12个专科进行综合评价。
参评科室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儿科。
报告以医疗技术和学术影响力为核心评价中国顶级医院100强。
《南方周末》年度top医院排行榜
排行榜由南方周末与医库平台共同推出,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投票的医院排行榜,从2017年3月启动以来,医库平台上共计8031名的医生同行参与了榜单数据的收集,历时9个月后最终形成年度榜单。
排名是基于以医生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主观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对该医院科室的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的综合看法,即医院的声誉完全由参与调研的医生来投票决定。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调研方式比传统的问卷采集方法更准确,更高效,更透明。基于各个细分科室的中国最佳医院排名以及最佳综合医院榜单。
这个排名提供了一种工具,旨在帮助那些患有疑难杂症或需要重大手术的患者,找到最适合的医院和科室获得更好的诊治。这种排名的逻辑可以归结为下面几句话,“医生看病去找谁”或“医生相信的医生/科室/医院”,这绝对不同于老百姓从自身偶然的经验出发或者以讹传讹,也不是谁在网上投放广告最多,百度搜索结果所能影响的,其实是来自专业人士自身对医疗行业的服务与质量的总评价结果,虽然来自医生的主观判断,但当数据量越大就约会展现出独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维度。中国所有的医院都自动被考虑在排名之内,医院无需自己申请,也无需提供任何数据。
由医库平台的医生们对全国各个医院的学术建设、临床技术、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评选出所在学科的他们认为最好的5家医院,医生评选得出的数据结果在医库平台上实时更新。
经过6个月的医生首次评选,医库对各个医院科室评分汇总后,获得全国排名前200的医院,医生根据自己所在科室对这200家医院进行重新排名。医生排列第一名的医院得25分,第二名的医院得24.5分,每往后一位排名依此类推都减0.5分,直至49名,排名50~100的医院都得0.5分。通过二次排列,去除市面上其他医院排行榜评选中由于投票人分布不均的缺点而造成的排名偏移,使得最终的榜单排名更精准。
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
排行榜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通过分析反映医院科技影响力的相关要素,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系统、客观、综合的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研究,为医院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发挥引导和诊断作用,形成激励医学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学术影响共3个维度。
评价对象:
全国1629家三级医院
评估范围: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分类依据,学科范围为该标准“临床医学”下的二级类目,以及“内科学”和“外科学”两个二级类目下的三级类目,针对医院的29个学科。
评价理论和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借鉴国内外科技评价经验并结合医院实际,构建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科技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基本指标框架;利用专家咨询法对基本指标框架进行论证。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对指标体系进行充分论证并完善;通过德尔菲法,选择医院科技管理及科技评价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调查,对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打分,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评价指标的类型,采用正向型指标无量纲的标准函数,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值与相应指标权重系数的乘积相加,以百分制形式计算每家医院的科技影响力分值。
指标体系
包括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学术影响力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
(1)科技投入,开展科技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包括人、财、物等的投入。该评价维度综合考虑了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等方面。
(2)科技产出,是科技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成果,该评价维度包括期刊论文、专利和标准等内容。
(3)学术影响力,是指科技成果医技科研人员在学科领域内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维度包括杰出人才和团队、学术任职以及科技奖项等方面。
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
排行榜由医信天下互联医学标准委员会发布,通过采用医学大数据,将创建的大数据医学评测体系(即综合科学计量学、医学大数据、医学评价的科学),应用于医院评价、科室评价、医生评价、药品评价。其中在重点专科评价上从“技术评分”、“综合评分”两项对科室进行评价。
把脉医院赋能医院,助力医院成为最好的医院,赋能医院建立医院智能决策系统,为医院智能决策赋能准确决策支持。通过医学评测医院未来发展,赋能医院院长决策支持,多方位多角度赋能医院智能管理决策。
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
排行榜由北京大学临床学科评估发布,北京大学学科评估希望能够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能够全面、准确、公平的评价体系。国内首次运用医疗大数据在19个临床学科中评估出前15名的名单。榜单首先关注的是学科临床水平,评估模型通过18项指标,对各临床学科从医疗能力、医疗质量、医疗绩效、学科声誉4个维度去评估;其次是使用医疗大数据评估,既可以同一医疗机构不同时间前后的纵向比较,又可以在不同医院学科间进行横向比较。
这个评估具有三个特点:
关注学科临床水平
评估关注的重点是学科临床,而非承担项目,获得基金和发表论文的数量。运用有效医疗大数据进行学科的医疗能力-过程-结果评估。
以学科代表性疾病和代表性手术(或操作)为基本单位,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促进学科建设为目标,主客观数据相结合综合评估临床学科。
评估模型通过 18 项指标,对各临床学科从医疗能力、医疗质量、医疗绩效、学科声誉四个维度去评估,所有指标界定均依据现有国家颁布标准和国际上共识。
使用医疗大数据评估
医疗已步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一切以真实、客观的数据说话。摒弃了单纯依靠数次专家研讨会议、依靠各种整理加工后的报表来进行突击式的评估,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客观反馈学科真实现况的方法。
此次评估是在医疗大数据接收、处理、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科评估,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分析结果均通过引入“标准化量尺”以百分制的数值形式展现,既可以同一医疗机构不同时间前后的纵向比较,又可以在不同医院学科间进行横向比较。
评估目的是放眼未来
做大量工作做评估,其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排名,引导公众关注医疗服务能力、关注医疗质量安全才是主旨。此次评估中,医疗安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有关医疗质量安全的如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率、术后并发症等均是重要的评估指标。另外,患者入院多长时间就能做上手术、住院的花费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指标也涵盖在此次评估范围内。最终目的是使临床学科发展建设的同时,使广大就医患者受益。
以上评价方式存在哪些痛点
从评价机构的属性区分,有国家机构和民间机构;从评价过程的方法区分,有数据与专家评价结合和纯数据评价;从评价维度区分,有完善系统指标和只评价某一维度;从评价目的上区分,有的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高三级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有的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标杆,有的为医院科研提供指导,有的为患者就医提供帮助。
主要痛点有以下三点:
评价机构多
目前除政府组织的评价外,有6家独立的机构进行重点专科的评级。这些评级机构最长的评价时间是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9年时间,最短的是北京大学,目前只有2015年的评价。
客观数据少
当前评级采用的主要是专家投票、文献查询、数据分析相结合,而数据基本以医院上报的数据为准,第三方客观采集的院内数据较少。而评价机构较难保证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指导方法无
评价机构对医院和科室评价之后,没有后续的指导分析。没有针对科室医疗质量、科研水平如何提高做细化分析,也没有详细的对医院发展的规划。
院内评价无
以上的几个产品评价的目的是全国或者某个地域内的重点专科,并没有对一家医院内的所有专科进行评价,所以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医院端是缺失的。
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说明医院学科竞争力评估的发展方向,敬请期待!